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朱棣,历史对朱棣的评价如何?

时间:2021-03-09 21:20来源:探索一下

明成祖朱棣是建文帝朱元璋的儿子,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历史上的朱棣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饱受争议,其发动的“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朱棣

朱元璋时期,征讨残元的战争中可谓是屡建奇功,可以说在朱元璋诛杀功臣之后,大明王朝最能打仗的也就是朱棣了。而且在朱标这位最优秀的皇子死后,朱元璋能力最强的儿子也非朱棣莫属,可以说,当时的皇位继承人朱棣是最合适的。如果朱元璋直接传位给朱棣,那么也就没有后来的自相残杀的靖难之役了。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朱棣,历史对朱棣的评价如何?

朱棣即位后朱允炆下落之谜是什么?"出家为僧"说

万历《钱塘县志·纪制》记载:"东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为僧至此,有遗像"。(《杭县志稿》卷八)"相传朱允炆遁迹至此,时旭日始旦,题曰东明。自归国后,方知为帝。今范其遗像。有手植牡丹,色白如银"。明代嘉靖年间《留青日札摘抄》、清代康熙年间《湖堧杂记》中也都有记载。

东明寺大雄宝殿内右侧有朱允炆塑像,殿柱上刻有如下对联:僧为帝,帝亦为僧,一再传,衣钵相授,留偈而化;叔负侄,侄不负叔,三百载,江山依旧,到老皆空。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朱棣,历史对朱棣的评价如何?

朱允炆亲手植之桂花,经过日寇焚烧,仅剩树干。但大难不死,第二年又绽新枝,现枝高叶茂,秋季花开,香溢四野,且金银双色各半,传为奇谈佳话。

"自焚而死"说

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朱允炆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朱允炆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朱允炆眼看大势已去,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朱允炆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朱允炆下落。宫内侍人都说朱允炆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均持此说。

"遁入道门"说

据有学者考证,朱允炆晚年化名詹碧云,隐踪在江西上饶玉山三清山任三清宫住持道士,在三清福地借修建道教宫观为掩护,巧妙修筑了"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的陵墓和其他相关石雕、楹联、三清山石刻260余处,留下了"风流建水翁承赞,樽酒论文千载同"、"方豪上"、"都俞脱生"、"壶市安井"等一系列可供考研的石刻隐逸文化密码。

也有人指出,朱允炆自焚身亡是历史真实,因为当时燕军兵临城下,把紫禁宫团团围住,朱允炆想逃也来不及了,更何况经考查也无鬼门、御沟逃路。朱允炆也深知他的四叔是个贪权无厌、残暴无情的武夫,落在他手里决无好下场,不如以死了之为上策。燕王朱棣也绝不会让朱允炆活下去,否则,他就不能当皇帝。朱棣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之臭名,苦心寻找朱允炆下落,留下了历史疑案。

历史对朱棣的评价如何

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朱棣,历史对朱棣的评价如何?

第一,他继承了明太祖的事业,对明太祖的政策有所调整,完善了明朝的文官制度,使明朝的事业建立在更巩固的基础上,把明朝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第二,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明成祖是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中华民族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进程。

第三,明成祖他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他也有残暴的一面。他的残暴不仅仅体现在他夺取政权以后对于政治反对派的残酷镇压和杀戮,也表现在他夺权以后,建立的东厂,对于全国政治、官僚队伍加强控制,同时,造成以后宦官擅权的弊病。

第四,我们说永乐盛世是一个远迈汉唐的盛世,但是,这个盛世,又是一个艰难的盛世,这个盛世是让老百姓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得到的。

在明朝历史上,明成祖是一个关键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明成祖也是一个重要人物。经过明成祖完善了中国的文官制度,奠定了明清两朝的政治格局,影响了明清两代五百余年的政治生活。

后人对明成祖朱棣的历史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不能否认朱棣对历史发展起了推动的左右,其中发起的郑和下西洋造就了今天"一带一路"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而且朱棣和徐皇后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美丽的佳话,至于朱棣与朱元璋、朱允炆之间的关系,就留给历史吧。

相关文章